7月20日,途經四川、重慶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蘇5省市,全長2080公里的白鶴灘至江蘇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竣工投產。從此,位于川滇交界之處的白鶴灘水電站發出的綠色電
能,僅需7毫秒便能到達千里之外的江蘇。
特高壓直流,被稱作“電力高速公路”,具有點對點直達、輸送容量大、送電距離長、線路損耗低等優勢。對我國來說,“電力高速公路”作用十分重要。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呈逆向分
布,中東部地區能源消費量占全國的70%多,生產量占比卻不足30%,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,長期以來形成了西電東送等能源流向格局。這就需要通過發展特高壓,在全
國范圍內優化能源配置、保障電力供應。
據介紹,白鶴灘—江蘇工程總投資307億元,可增加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,增加輸變電裝備制造業產值約180億元,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約1000億元,有效助力穩增長、惠民
生。此外,工程還能為綠色低碳發展作出貢獻。
目前,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29項特高壓工程,在運在建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達到4.5萬公里。根據《“十四五”現代能源體系規劃》,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國將完善華北、華東、華中區
域內特高壓交流網架結構,為特高壓直流送入電力提供支撐,建設川渝特高壓主網架,完善南方電網主網架。到2025年,西電東送能力達到3.6億千瓦以上。